您的位置:首页 >党工之家>廉政文化>详细内容

廉政文化

北小分校红太阳小学教师廉洁征文获奖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18 13:03:26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师廉洁征文一等奖(戴晓霞)

为人师表 廉洁从教征文:我愿意做一名清贫的“教书匠”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民大众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加之历史前进的车轮中一批批“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播者,他们不计名利地把文明和辉煌载到新世纪的今天。所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师形象在我心里无比高大,加之受小学民办教师父亲的影响,从小我就立志要做一名普通、平凡的老师,用我柔嫩的双肩担负起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任务,树立起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和决心,让我为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又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事业。教育事业,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守得住清贫,就要对教育事业热爱和忠诚,就要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她的信念和决心。从物质上看,教师饿不着,撑不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也有人守不住清贫,做有偿家教,甚至于索要家长财物。殊不知,教育是一方神圣的圣土,是一片宁静的港湾,既然选择了,就要尽心尽力,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我们学校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省级实验小学,在这里我亲眼目睹着老师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亲耳聆听着他们诲人不倦、潜心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着他们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在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论坛上,在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中,在学校组织一系列对外开放活动中,我都被我校老师们“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和忠诚深深感染了。在学校星光大道上展示着各种各样的表彰和奖励,诉说着老师们的辛劳付出和学生的成长进步。早生华发的老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和扶持,放学后还在办公室里埋头工作的青年老师,发表在各类教育杂志上的教学论文,一沓沓厚厚的教案,这些情景让我更深地体会了教师精神的内涵,更多地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平凡与清贫。

  还记得,在读师范时,经常故作深沉,思考一些高深的问题。我懂得了: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结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物质立身。当一个人富到只有金钱的时候,是一种悲哀;当一个人穷到只有精神的时候,只能仰视。说实在话,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物质抑或是精神的不同的,看到他人大把赚钱,住宽敞明亮的别墅,开豪华阔气的轿车,真的能心平气和、眼不红心不热?但我提醒自己,有形或无形、有意或无意的攀比之下,就会慢慢迷失,找不回原本的自己。在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之中,个体是那么的渺小,但不论怎样,也不应该作一叶浮萍,随波逐流。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地坚持。正是依赖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崇高的事业心、神圣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这所学校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我对我的职业有了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诵,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美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


教师廉洁征文二等奖(张盈艳)

廉洁之风正进入我们的校园,进入我们每个师生的心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坚持廉洁从教的作风。虽然这个职业很平凡,但我们的使命不平凡,因为我们的脊梁支撑的是祖国的未来,虽然这个职业很清贫,但我们的双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专业工作者,德行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性和对学生的熏染性。

我国现代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1.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

2.公正执教。廉洁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

3.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教师廉洁从教,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养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习惯。从小事情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要长期坚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恒,使教师廉洁自律的形象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孔子云:

“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廉洁从教;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我们应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扎根祖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教师廉洁征文三等奖(林叶萍)

有人说:廉洁文化进校园是无病呻吟,学校是一块净土,又不是”衙门”,特别是对农村小学来说,除了一点公用经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又不能收半点其它费用,没有腐败的土壤。小娃娃除了贪点零食解馋嘴,还是大人给的,那里扯得上”腐败”二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认为廉洁文化进校园就是针对学校和师生有什么不廉

不洁的问题开展的,在学校开展反腐倡廉是小题大作,没有必要,更是多此一举,这些人错误的认识存在于对概念模糊和断章取义。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有的放矢。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益探索。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和廉洁观念,使他们自觉养成自律,诚信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行为习惯.胡锦涛总书在中纪委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反腐倡廉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全面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全党全社会反腐倡廉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学校是对少年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大家知道,我们的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的形形**的阴暗面,不可避免地给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正是由于处在青少年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结构和生活态度尚未定型,缺乏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在培养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反腐倡廉的知识和理念,让他们早早地了解和认识社会,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放大、保护、强化他们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让反腐倡廉的理念扎根于他们的心中,让公共权力只能服务于公众的正确权力观铭记在他们的脑海里,对他们将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社会事务时,必将起到正确的导向。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反腐倡廉阵地的前移。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腐败现象的影响,对师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是腐败的传染源.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师待遇乱收费,加重学生家庭负担;有的教师攀比一些有钱的老板,羡慕别人有洋房、小车、穿着时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叫停声中,还是我行我素,偷偷摸摸给学生所谓补课,捞取第二收入。对一些高年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选择金钱第一的居多,选择当学生干部的次之,选择获取荣誉排于第三。对当干部,他们认为很”酷”,感觉高人一等,能使唤别人。尽管这不是普现象,但对我们的振撼却是巨大的.这充分说明,廉洁文化进校园,把反腐倡廉的阵地前移是必要的,我们必须认真抓好这项忧关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大事。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防病的保健佳品”。我们要充分利用古今中外一些反腐倡廉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名言警句,作为我们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教学资源。如:

我国古代的陶渊明、朱煮、周敦颐……,现代的毛泽东、邓小平、焦裕禄、雷锋、孔繁森……,国外的契诃夫、培根、黑格尔、歌德……等等。让学生从小汲取良好的精神食粮,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那些腐朽、奢侈、贪婪“病毒”的抵抗力,为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复兴,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很有必要的,不是无病呻吟,而是防微杜渐,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