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
(一)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二) 两袖清风
明朝的于谦,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一次,他要进京办事,一些同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带上土特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也是送个人情啊!”于谦听罢赋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天朝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便是成语“两袖清风”的来源。
(三)孙中山遗嘱
孙中山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可谓官高权重。然而,他为公而忘私,一生清廉,临终时只留下自己用过的一些衣物以及2000本书籍和一所住宅。住宅还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为他募捐购买的。他在《家属遗嘱》中说:“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四)节俭的周总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是个生活勤俭节约的人。在重庆的八年,他工作比大家忙,睡得很少,但生活却和大家一样,照例是三钱油,五钱盐。有些时间个性忙碌,每一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同志们担心他的健康,吃饭时给他加了个炒榨菜,而周恩来同志却语重心长地说:“八路军在前线打敌人,吃的还是窝窝头,我们在后方,没有理由更多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