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少先队】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革命精神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红领巾学习小队”活动报道(五)
五(8)中队 超越小队
辅导员:李然老师
队员:王思博、冯佳妮、李奕佳、张轩曼、姜轶飞、黄奕鑫、金辰、许新晨、冯星梦、张旻悦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为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创新精神,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五(8)中队超越小组的队员们,打卡永利铔厂旧址、南京工运纪念馆、长江大桥纪念馆,感悟伟大的革命精神力量。
第一站,队员们来到了1934年“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先生创办的永利铔厂旧址。通过老师的讲解,队员们知道了这里先后创造了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斯人已逝,现在的永利铔厂已经打造成新时代文化地标——1934文化产业园,南京工业的网红打卡点。
第二站,队员们在南京工运纪念馆学习王荷波烈士的光荣事迹。百年前的寒冬腊月、大雪飘飘,面对工厂的欺辱,王荷波仅仅穿着单薄的衣服,只身北上向当时的铁道总署提出发放御寒棉衣、增加工资等。他的精神,值得队员们学习。
第三站,队员们来到了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钟灵毓秀的南京城中,烟波浩渺的扬子江上,凌空飞架的钢铁巨龙横卧在这里,它就是中国桥梁史上的里程碑——南京长江大桥。据说当时的美国桥梁专家来中国考察,说“在长江上建造大桥是不可能的”,但中国人民凭借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历经8年,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大桥全长4589米,在当时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当队员们乘坐电梯,站在这座有历史意义的长江大桥上,俯瞰长江水,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之所在。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一句句气势磅礴的话,赞美了中国少年的壮和美。一句句话,让队员们了解到中国少年的力量和精神。
最后队员们一起制作了寻迹先锋线路图。通过此次寻迹先锋活动,队员们领悟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靠老一辈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队员们应该不忘初心,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永远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队员活动感受
王思博:王荷波通知的光荣事迹,让我感触颇深,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要珍惜时间,增长本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张旻悦:今天我们一起寻访了南京工运纪念馆,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红色知识,我以后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冯佳妮:通过了解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大桥精神”,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勇于迎接未来的新挑战,在学习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姜轶飞:大桥建设者们“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牺牲精神,让我感触颇深。我要秉承“大桥精神”,不忘初心,努力学习。
金辰:通过寻访先锋,了解先辈红色故事,我知道了我们要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发扬优良传统,改革创新,续写新篇章。
黄奕鑫:昔日,大厂见证了中国化学工业产业的诞生,如今,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我们的民族工业的辉煌必将薪火相传。
李奕佳: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不负先辈的浴血奋战。
冯星梦: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老式建筑,就像一个人没有记忆。寻迹先锋,了解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为祖国发展作贡献。
张轩曼:通过参观学习,我了解了建桥时的艰辛,我们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首位,勇于迎接未来的各种新的挑战。
许新晨:大桥是一种记忆、一种精神,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秉承“大桥精神”,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撰稿:王思博家长 拍照:许新晨家长 视频:张轩曼家长 审核: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