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德育天地>德育天地>详细内容

德育天地

【家长心课堂】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抗逆力培养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12 17:25:34 浏览次数: 【字体:

  “抗逆力”也被成为心理韧性,指的是在遇到困难、逆境、创伤、灾难等重大的压力源时,人们能够良好应对的过程,即在经历挫折和挑战后能恢复原状,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将抗逆力视为逆境中的一种“成长力”。当孩子拥有了抗逆力,在遭遇逆境时,虽然也会焦虑和担心,但他们更会懂得如何避免让负面情绪压倒自己,从而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从容处理危机。

de125ca377f9497ea54f197456fd4dcf.png

心理韧性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心理韧性,父母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引导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是指个体认为人的智力、能力和品质是可变的素质,是可以发展的潜力,成功取决于人的实践和努力。基于此,父母表扬孩子时,不宜表扬孩子很聪明,而是要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例如他的决心、专注、策略、毅力及取得的进展等。表扬聪明,是帮助其形成固定型思维;表扬努力,则是帮助其形成成长型思维。

第二,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无法提出解决方案时,我们可以帮他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案,但是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例如:孩子写作业总是拖拉,那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我发现你最近写作业总是拖到很晚,你能先规划一下时间吗?”如果孩子说不能,那我们可以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孩子自己一步步学会合理规划时间。

第三,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让身体感受到快乐,提高其幸福感,适当的运动也能帮助孩子从压力中恢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不仅更乐观、开朗,而且意志力更强,在面对困境或挫折时,也更有心理韧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心理韧性作为一种能力相当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无限夸大它的作用。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再强大,也可能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甚至有被压垮的时候。因此,我们也不能把一个人的放弃行为完全归结为心理韧性不足,生活是复杂的,要允许自己或他人“撑不下去”,学会放弃、学会求助。

心理韧性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但归根到底是战胜自己,和自己和谐相处。也只有在“拿得起也放得下”的收放自如中,我们的心理才能真正地保持强大而不失韧性。供稿部门:德育处 撰稿:赵奕祁 初审:王婉清 终审:徐实)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