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病提示,请收藏!
春风吹,冰雪融!自此,大地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时候,大家切莫忘记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在蠢蠢欲动、伺机而入。那么,春季常见的传染病都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做好防范呢?
一、春天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致病原活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高发;
2.天气变化幅度大:冷暖空气势力相当,气温忽高忽低,春寒与春暖交替出现。
一、春天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致病原活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高发;
2.天气变化幅度大:冷暖空气势力相当,气温忽高忽低,春寒与春暖交替出现。
二、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麻疹、诺如病毒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极易在人员密集、通风不畅的的空间里传播。
1.流行性感冒
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发热可持续2~3天。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常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高发时间为冬春季,潜伏期一般1~3天,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各学段均易感。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首次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极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传播。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病后具有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次发生水痘;成人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能会发生带状疱疹。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手足口 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 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 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 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5.麻疹
传染性很高,首发症状出现3~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是3-5月份;潜伏期6~18天;以8个月以内的婴儿、7岁以上学龄儿童、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幼儿及成人为易发人群,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6.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
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病程较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病程一般为2~3天,冬春季为高发季节;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各学段均易感;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
7.食源性疾病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
8.新冠肺炎
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极少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因继发其他器官的功能损害或衰竭而有相关的临床症状。部分轻症新冠感染者可能无任何临床表现,呈现无症状感染者的状态。
三、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应定时定期给孩子接种疫苗。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应充足,饮食要均衡;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帮父母做家务,劳逸结合,提高身体免疫力。
4.改善室内环境。室内常通风,一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改善空气质量,并保持室内清洁,教室等公共场所按规定消毒。
5.若学生发生传染病,应在家隔离,家长不要害怕耽误课程而隐瞒病情,遵从学校传染病休复学管理制度;也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他人。
6.学校应加强疫情监测,坚持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7.针对新冠肺炎,各地区应根据当地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春季季常见传染性疾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传染病的感染。(撰稿:刘立娟 审核一:王婉清 审核二:徐实)
北小分校红太阳学校 保健室